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旅行-台南一級古蹟(五妃廟)


五妃廟-1.jpg

 {台南-五妃廟}

五妃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五妃街上

是祭祀明朝最後一個血脈寧靖王(朱術桂)5位妃子的廟

佇立於墳塚的地方是墳塚與祠廟合一的陰廟

五妃廟正殿前立四柱歇山馬背式屋頂的拜亭

門扇四樘有彩繪門神是該廟的總出入口

五妃廟正殿供奉五妃的塑像

並在後面的牆上有一座刻有『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的碑石

而明寧靖王墓則在高雄市湖內鄉湖內村

五妃廟-2.jpg

五妃廟-12.jpg
五妃廟-4.jpg

建築屬單進單殿式

紅色的院牆連接著五百兩護龍的山牆面

與三弧形的馬背屋脊構成高低起伏的外觀

與一般單殿附加拜亭之廟宇不同的是

門兩旁微微外張的「八字牆」

五妃廟-16.jpg


五妃廟-7.jpg 

廂房置兩側於中夾有天井

五妃廟-5.jpg

在五妃廟廟不遠處有一間屬於單開間的義靈君祠

是寧靖王二侍官殉死埋骨處

五妃廟-8.jpg

五妃廟廟誌

一般據教學與道教的寺廟

各有不同的門神彩繪

不同的信仰意義與主神配以不同的門神

以示神格的高低

中國傳統的建築又特別注重裝飾

傳統信仰則強調入世

故各寺廟裝飾圖多以吉祥祈福為主

五妃廟-9.jpg

 五妃因為后妃神格而得配享隨侍太監與宮女

故門神彩繪別具風格

太監平捧牡丹表示獻花富貴、鼎爐表示獻香與薪傳

五妃廟-14.jpg

宮女手捧壺表示多福

五妃廟-15.jpg

 捧桃表示多壽、捧石榴表示多子

五妃廟-10.jpg 

五妃廟由來:

寧靖王隨著鄭成功來到台灣成為孤懸海外的明朝

但是在鄭成功、鄭經父子死後

年幼的鄭克塽投降清朝,因此寧靖王連立足之地沒有

便告訴隨侍的5位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

在他死後各人可另謀生計

但是這5位姬妾均表示願追隨寧靖王而去

遂整裝後自縊於中堂

寧靖王親自為他們辦理後事

安葬於魁斗山(五妃廟現址)於西元1683年落成

五妃廟-13.jpg

五妃墓原是一座不封不樹的墓塋

寧靖王與五妃先後殉節後

五妃廟-6.jpg

 到了西元1748年清朝乾隆年間修築墓塋並在墓前建廟祭祀

清朝光緒年間再整修一次

那時稱作五妃娘廟

又在大南門外立『五妃墓道』碑、刻『弔五妃廟』詩和跋

以緬懷五位妃子的忠貞不渝

這座石碑現在仍保存在南門碑林中

在日據時代五妃廟亦曾整修過

五妃廟-3.jpg

五妃廟-11.jpg

近期是在1997年修復落成

並訂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是台灣獨一無二的明墓古蹟 





11 則留言 :

  1. 朱術桂不是朱術貴

    歷史名詞還是要更正一下

    回覆刪除
  2. 以前的人真得很注重女德
    三貞九烈
    台南有五妃廟
    澎湖有七美人塚
    某個角度來說是讚揚這種貞節的
    但某個角度也鼓吹了大男人沙文主義
    文化裡的衝突倒底是讚美這些美德還是貶抑了女子呢
    真得有些弔詭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甲.金門 還有貞節牌仿
      古人有三妻四妾不乏後宮佳麗
      正宮外還有妃子
      那是哪門子忠貞不渝
      私下的鬥爭才精彩
      當個歷史故事看吧!

      刪除
    2. 我比較好奇古墓用水泥封住 那還符合土葬的呼吸嗎?
      還有聽說老台南都不喜歡進去陰廟~
      我最近也一直思考真的冠上陰就會讓人怯步?
      為什麼所謂的老人家有那麼多禁忌~

      刪除
    3. 古墓用水泥封住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保存
      因為有些古墓的開掘需要經費和專業技術
      封存應是暫時性的
      如果是永久性的
      那主事者一定頭殼壞去
      那也是一種歷史和文化

      至於古墓到底多久算古
      這就有得討論了
      應該還是看稀有性年代和人物等
      以前澎湖的觀音亭有一個七星山
      說七星山其實言過其實
      就有點像山坡
      然後日據時代作為防空洞使用
      當年我的初戀跟這裡也有關
      據傳這裡也有古墓寶藏
      許多人都不敢進入那彎蜒的坑道
      我最勇敢長驅直入
      結論沒有古墓有棺槨一具
      當然我沒有去打開
      不是怕
      而是某種尊重
      土葬的呼吸
      這是一門專業
      據我所知
      他有很多方式可以達到人體自然分解的
      那就要看專業技術者的功力
      就像為何會有蔭屍
      就是泥土不能呼吸

      刪除
    4. 嗯 誰敢打開啦~
      沒必要阿
      我想沒人想去看棺木裡有什麼
      死者為大~
      不是有心人沒那麼想發橫材~
      我曾聽另一個格友形容澎湖在住家也會看到棺木
      尤其是小離島的離島
      長輩會自己傳好後事會用的棺木
      只是在住家或廢棄的房屋 看到不免還是有幾分敬意~

      刪除
    5. 我知道你說的那個格友
      我也有說過
      母親娘家就是放了一副棺木
      後來屋子傾倒就跟廁所擺一起
      所以我們晚上上廁所都要點蠟燭
      餵蚊子看著棺材上
      很難想像三十多年前母親娘家的模樣吧
      以前的人就是這樣
      我外婆過世也是這種模式
      棺材早早放在廳旁
      二個大板凳
      一件草蓆
      躺了一個禮拜
      等死
      最後入棺
      許多事是現代人無法想像更難理解的
      但那就是一個村莊的風俗
      風俗一定有成因
      想想離島又離島的
      以當年的不便
      醫療不足島上沒有棺材店
      資源都不夠
      所以這樣的風俗延襲了二三百年
      今天進步了
      所以才能移風易俗
      文明有他的好處
      也有他的壞處
      就讓好的保存下來
      不符時宜的走進歷史吧

      刪除
    6. 嗯 以前的人總是想的比較遠
      我記得我祖母從我初生懂事
      就曾經在它的嫁妝木箱(早期沒有皮箱)
      它就把自己跟祖父的壽衣都自己縫制準備好
      放在裡頭 說以後萬一怎麼了就穿這個
      可我不記得他去事時是否真的有穿那麼素色
      也許我父母
      根本也不知道他們木箱裡有藏著倆老的壽衣~


      刪除
  3. 所以我才說"鼓吹了大男人沙文主義
    文化裡的衝突倒底是讚美這些美德還是貶抑了女子呢"
    所以這就是歷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