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傑哥曾告訴我 照片是會騙人的
某方面的美學需求 商夜攝影是加入很多不自然的自然
也就是人工中的自然
然而那樣的攝影會會令人感動嗎?
畫面其實是會說話 也可盡量試著說話
雖然現今的攝影令人感到過度泛濫
勝至有時會感覺泛濫倒讓人快速翻飛 看不到感動的點在哪
但無論如何 不能否認攝影是最直接可以入門的選項
拿起照相機按快門 沒有像水彩.繪畫.插圖那麼需要基礎的訓練
每當我看見很多為這片土地努力記錄的人 我都有總莫名的感動
因為主動踏出去 主動想關心的那份心意不求任何回報的背景令我感動
是否我們也曾用各種方式讓別人看見台灣這片土地.家鄉的美好
從自身的環境土地愛起 懂得與環境共生共存 多關心身邊的人.事.物
在部落格的環境中 要看到這種人 不算少
小小的一篇散文 一篇小品 我感受到了 雖渺小但是還是持續的做
大到像一座資料庫 甚至媲美一座文史館的檢索資料庫的大有人在
有時看到那樣的地方 卻是乏人問津的 不禁為他們的用心感到可惜了
他們不像我們這種囉嗦性格 偶爾還會出來哀嚎幾聲
感嘆時局 感嘆某些內心層面......
或許這樣默默耕耘的性格 是穩定而長久的一種性格
不被人干擾 也趨向於無名 才能如此的細水長流......
講了開場白
無非是想要告訴朋友們
多支持台灣的電影.紀錄片.音樂 請用心去發掘存在我們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帶著聆聽的心情支持 齊柏林的台灣紀錄片 [看見台灣]
印象中記錄片上戲院 應該不是第一次
或許大多數都在城市中的的重要節日
才有這樣比較趨向非商業的影像放映
例如台北電影節......
聽到記錄片可以上院線片
看見了不同的聲音 又往前邁入的一步那是一種很欣慰的感受
不管賣不賣座 都是一種關懷土地的發聲
看見台灣記錄片是用直升機空中拍攝
鏡頭的取景就是鳥瞰的方式 人彷彿是座在直升機般往前移動
不用做3D效果 臨場就很3D
可以化做一隻飛鳥的角度俯瞰大地
也可以如一片白雲在空中隨著風的飄動輕輕吹移
可以穿越山河 如一陣風自由來去
看得不夠深 因為站的不夠高......
開發山坡地當民宿 只為滿足人類的休閒山居遠離塵囂生活
開發山坡地種檳榔.高山蔬菜 只為滿足人的口腹之慾
開發海岸線 開發公路 為了鄰近海岸為了促進觀光人潮
使的海岸線一直內移 必須要用消波塊佈滿整個海岸線 防止風災來臨時的潰堤
我們的海岸不像海岸 沙灘也不在是美麗沙灘
濕地更引來大財團的的工業污染
就連稻田也可以種出一堆含重金屬的米
我們的高山民宿下 是另一方的山崩 可是還是很多人無視這些傷害
這些人類的私欲快樂 加述了山海的崩毀 河流的嗚咽......
台灣的風景很美麗 但也遍體麟傷 如果人類在不好好省思 執意圖利
那麼這些好山好水 可以在被下幾個世代看見?
對於 近在身邊的山林.海洋 資源
我們總是拿的那麼多 給的那麼少......
台灣的聲音 需要更多人聆聽與關懷
請大家一定要進戲院支持這充滿環境故事的紀錄片
很開心{看見台灣}在第50屆金馬獎
紀錄片類得獎了
看來以後記錄片也會更多在戲院播放
很棒的起程
。
我不喜歡這種片子
回覆刪除但是齊柏林記錄的真好
就好像許多人看到的
你看到好的一方面
你看到壞的一方面
二十年下來
這一切可以改變的都太晚
不能改變的或許才是看見台灣的核心
我沒這麼悲觀不認為太晚 晚到無法改變
刪除有些事情意識到即時停手.那麼就會凝聚一種無形的力量
也就是人民的意識概念被改變 環境就會改變 從自己做起
再延伸到家庭概念 他也是一點一滴被改變
雖然還是有一群人始終在搞破壞 ~~~
但你說得太晚也是一種現實的感嘆
很多大自然的破壞真的一去不回
如持續了二十年破壞 用一百年都補不回來~~
甚如 我們彰化的葛米事件
那些電鍍廠流出的水 流入河川 農民引水灌溉農地都成了廢地
是真的無法挽救 工業發展跟土地之間永遠很難平衡
每次想到這些 就覺得下一代好難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