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與槍}
他以玫瑰為武器
以反骨為意志
想起 往往我閱讀的動機
常被標語與封面吸引比書名多
有生以來第一次讀傳記這樣的書
因為書上記載太多中國女性的第一次
因此我也把我的第一次
用在讀作者(鄭毓秀)許多的第一次
其實我不讀傳記的因素很多
第一 -字多冗長
第二 -時間空間與現今差距甚遠
第三-多是偉人的自白
第四-自傳是到了一定年紀用回憶的方式回溯過往的紀錄
往往看得當下會給人一種歌功頌德的現象(但電影很多時候用此種手法)
第五- 年紀若太年輕時閱讀這樣的傳記也未必懂
因現實對歷史的認知與經歷的初淺多使我不曾心動
種種因素這都是我不會選擇自傳的要素
看傳記的時候多少有些失真的疑慮
但慢慢會理解 失真中存在著時間稀釋後的客觀
而不是事件當下的過激陳訴 讀起來相對輕鬆許多
要把一本傳記寫好是很難的
需要對自我做多少的剖析
才能透視一個人一生的私密經歷
文字要經過多少的斟酌
才能字字到位 成為心裡認定的自我定位
如果沒有些事蹟或對人做有用的自信陳訴
傳記或許就不會在書架上存在
好比喜歡攝影的我 很少自拍
也不可能很自然的拍一堆自我的照片
來表現一個人的真實面貌
就像知名的畫家大部分很少自畫像
以往中國畫家的觀念保守不若西方畫家開放
我們可以從西洋美術裡頭看見 西方繪自畫像的比例多於東方
就連台灣當代的新生代畫家
都 寧花更多時間捕捉景色與畫室裡的人像
或借用心理學的蒙太奇解構重組與超現實來表現自我的方式多於自畫像
對於用自畫像來自曝 展現一個人的自信與經歷 是相當不容易 更不擅長
又如 寫了十年部落格裡的我 跨越一個階段的里程
在字裡行間上 多少透析出一點自我
對於影像 還是擅於捕捉生活景色
比正面頗析自己多很多(多少帶有違和感受)
也因此影像像含著的一顆糖
需要長期不斷的等待融化的過程 才能品嚐出他的味道
但又無異於如自傳.自畫像那樣的產物
只是表現媒材的不同 時間空間運用的媒體也不一樣
從拼湊中整理出一個自我脈絡 結構性當然沒有自傳強
是一個不那麼真實既又真實隱隱約約的內心世界
與現實生活交織出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