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旅行-雲林口湖/椬梧梧北社區藝術鐵花窗}
一直對老建物與舊物件感興趣
閱讀了鐵花窗一書後
更熱衷於尋找藏在巷弄裡的鐵花窗
知道 位於雲林有一處用鐵花窗打造的社區
藏在雲林口湖濱海地區的椬梧
來到口湖鄉梧北村 參觀社區營造 藝術鐵窗花
社區請到台中藝術創作團隊
芃芓藝術工作室、水牛設計團隊
與做鐵工的人
由曾文昌師傅帶領
永燊達金屬團隊合作
透過13面鐵花窗 散落社區各地
訴說口湖鄉梧北社區裡在地十個故事
只要跟著當地小雨燕的標誌
或到問路店 廟口旁柑仔店 詢問在地人
會有熱心的民眾指引你這些藝術鐵花窗的位子
一路探訪 這個小社區
可以看到以
當地物產、柑仔店、廟宇、作家
、兄妹手足之情、水墨畫家的窗口 處處充滿風景
{鐵窗花-廟前柑仔店}
柑仔店自民國56年創立
當時因為九旬阿嬤疼惜先生身體不是
無法外出工作
因此開設檳榔攤讓先生販售維生
後來購買檳榔的人逐漸減少 慢慢轉變成柑仔店
販賣日常用品、飲料、蜜餞零食
這間位在廟埕旁的柑仔店
是許多參拜民眾可以短暫休息 購買茶水的好所在
常語客人親切招呼、熱情互動的阿嬤
讓柑仔店成為村中最具人情味的好所在
{鐵窗花-物產:水稻、花生、甘蔗}
阿嬤嫁到椬梧後
為了討生活種過花生與稻子
也曾在五分車埕旁 砍甘蔗等辛勞工作
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農事經驗
卻傳達了農村婦女吃苦耐勞的精神
也透漏在地農村產業的豐富性
甚至於在地詩人陳山派的家門外
都展示著符合主人調性的鐵窗花
這些都是透過與當地居民訪談
構圖後做出來一幅幅
符合當地人文的鐵窗花
顛覆一般人對鐵窗花的設計認知
從花樣的設計
{鐵窗花-詩人陳山派古厝}
轉變到文字的雕琢
十分不簡單
{鐵窗花-素人墨水畫家}
李寶源先生近年退休後從台北回到家鄉
照顧胞妹之餘 也同時能在熟悉的家園內休養生息
閒暇時刻 最喜歡寫詩、作畫來怡情養性
常運用墨水畫方式 將日常所見所聞 家鄉生活
地景風貌 兒時記憶
透過文字與繪畫兩種方式進行創作
作品常在於詮釋當下心境
透過藝術創作 也讓生活充滿藝文氣息
堪稱是椬梧土生土長的素人墨水家
{鐵窗花-兄妹情誼}
原本長年旅居台北工作的李寶源先生
因為需要照顧家中的妹妹
時常擔心妹妹獨自一個人留在家中
過去更曾經將妹妹接應到北部居住
近年適逢退休 因懷念家鄉的人情事物 鄉情氣味
帶著妹妹返回椬梧老家
讓家人可以再熟悉又安全的故鄉生活
不管在北部工作或是回到家鄉的退休生活
李寶源先生總是無怨無悔地陪伴在妹妹身旁
兄妹的手足之情也在村內傳為佳話
令人備感溫馨
{鐵窗花-千歲醒獅團}
梧北千歲醒獅團振興社 早年常於附近廟宇慶典時出現
可說是雲林一代相當知名的醒獅團
據社區發展協會王春生理事長敘述
早年振興社醒獅團 到各廟宇演出的時間
一年之中占了半年以上
由此可見振興社醒獅團是村內相當熱絡的表演團
振興社醒獅團的老年化 造就千歲之稱
即便年歲已高 練起舞來 各個鏗鏘有力、武姿動人
長者醒獅的模樣與精神也相當讓人敬佩
{鐵窗花-活力玫瑰北門情}
玫瑰姐遠從台南北門嫁來一五
雖然同樣是濱海生活地景
但每當吹著海風時 時常思念起家鄉的點點滴滴
北門鹽山與曬鹽田的景象
更是她心中最美好也最思念的家鄉風景
雖然生在傳統漁村聚落
但家中父母疼愛有加
更用心教導做人處事道理
讓他對於周遭生活事物持許保有熱情與責任心
嫁到後 將這份熱情投入社區服務工作
除了是長青食堂志工嬤嬤成員之一
也是社區發協會的最佳助手 舉凡清潔維護、年節活動等
皆不遺餘力的踴躍參與協助支援
{鐵窗花-椬梧地、產、景}
創作以椬梧在地多樣性的產業內容
及文學繪畫為主要元素
其中在產業的部分包括養殖業
主要有蚵仔、文蛤、白蝦等
農業則有水稻、花生、地瓜
豐富多元的產業型態 構成椬梧特色地景
魚塭、濕地、農田
三大元素交織共榮在這片土地上
在地除了聞名遠播的民主先生-李萬居之外
更可以發現椬梧人
特別喜歡詩詞繪畫創作
藝文創作構成了別緻的人文風貌
椬梧人的雙手 作為農耕勞動打拼的工具
也兼具日常雅興而寫詩、繪畫
農忙時為農夫 農閒時為詩人
成為獨特的生活底蘊
一邊走 一邊看 這些鐵窗花設計
社區的巷弄蜇走間 曲巷通透
延然 形成最佳的鄉間 戶外美術館
欣賞鐵花窗之餘
在小巷弄中也可以輕易發現
很多三合院的建築
從木窗櫺到磨石子
再到花磚 水泥簍空花磚女兒牆
處處留有舊時代的風韻
就連鐵門上的捲花 都十分的優雅地 舒展在藍空之下
巷弄中走著走著
會來到民主先生-李萬居的故居
{藥店口古井}
梧北村有兩口紅毛井
根據當地耆老描述
此兩口井應於明鄭時代即已經存在
據說由當時荷蘭人所開挖
先挖藥店口井 再增挖條天腐拜亭內的水井
這口味於李萬居故居北邊的景
因水質甜美 地方盛傳這口井 會預測天候
只要變天 井水立刻變混濁 故稱藥店口
村民描述 以前要看嫁來的新娘
要半夜來藥店口這口井窺見一、二
此戶民居 將屋頂整修成左右不同的紅磚黑瓦
可以看見時代生產的素材不同
想要整修起房屋 只能選擇黑瓦替代的窘境
社區中除了舊建物
也在社區小公園中
設置了小孩的遊樂器材
繩編吊椅 有點像以前的盪鞦韆
滿足了大人小孩可以一起聚會的地方
如果開車過來的民眾
走入梧北社區
第一眼會看到這個社區的水塔
這是個進入梧北社區的大地標
水塔下方居住著大量的小雨燕
抬頭往上看
你會看到小雨燕滿滿的巢
沿著地標前進
會看到調天宮
可將車子停放在此
慢慢用步行的方式走逛社區
相信你會愛上 位在口湖的梧北社區
它雖 不是什麼大景點
但可以看見當地村民
與梧北社區發展協會努力的成果
質樸中帶有新亮點
{天雅聲籟好樂章}
柑仔店老闆曾金永先生曾是天雅軒八音樂團團長
年輕時在戲院內販售香菸、小物品
在戲院的環境中 耳濡目染下自學樂器
後來向師父李安邦先生學習嗩吶、筒蕭、風水、建築等
可說是多才多藝
曾金永先生因興趣而努力自學的精神值得敬佩
屋側牆面改造以滯洪池、魚塭的水波紋理作為創作意象
水波粼粼隨著光與風的互動
產生了各種水紋
搭配屋主擅長的嗩吶、筒蕭等樂器
彷彿水波紋因樂器演奏的律動而產生互動
白鷺鷥優游在在地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
傳達著自然資源豐富與生態多樣性
走訪過雲林的頂溪社區、虎尾北溪里剪紙彩繪村、口湖梧北社區藝術鐵窗花
讓我看見更多的雲林在地特色
簡單帶領觀者 看著社區的努力
不過份花俏 保有當地的生活樣態
不走腸胃型的觀光類型
是自己喜歡
並會再次回訪的地方
記得 欣賞有故事的鐵窗花之餘
也可以看看社區中留存
舊有的幾何形式鐵窗花
。